随着时代发展,传统渔业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。本设计以福建省泉州市围头村为切入点,探讨新时代下渔村发展模式的更多可能性,并基于此进行新型鱼市的设计。
结合生态维度、经济维度和认知维度,将围头村打造成独特的多功能社交场所,为当地注入更多的发展能量。渔民不但可以依靠捕鱼维持生计,还能够最终靠开展游客体验活动等增加收入。
结合当地人文特色,实现线下售卖与线上直播促销一体化的渔市街区,为围头村渔民、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场景化、标志性、可持续的新型商业空间,推行一种新的鱼市空间及围头文化体验,使该空间成为更灵活、更多样的水产交易场所与休闲娱乐场所。
无论在哪里,市场都不单单是单纯的商业聚集地,它也包含着社交含义,是极富活力的地方。许多渔村的第一产业有很可观的市场竞争力,但第二、第三产业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。于此,本设计以鱼市为切入点,将相应的配套产业、延伸产业置入其中,以期在促进围头港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渔民的生计水平,为全国沿海城市提供参考。
金井镇围头湾位于晋江市南端,三面临海,海岸线绵长且形态丰富多变,拥有战地文化、华侨文化、渔村特色、滨海风光等别具一格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。
在基地调研过程中,团队向当地村民分发了问卷;利用录音工具将与村民的访谈对话记录下来;实地拍摄场地现状及旁边的环境,并沿着金沙湾进行考察。
调研结束后将实地观察、拍摄记录、基地及附近建筑物测绘、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到的研究资料做分类、统计等,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。
以围头特色海产为重点打造对象,将水产养殖、售卖、文化科普及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滨海鱼市空间,打造为能够为渔民、商家、周边居民及游客提供多元体验的新型鱼市空间。满足多种群体的需求,打造围头特色旅游地标。以人文发展为着力点,整合乡村生态旅游资源,强调人文与经济协同发展,从而丰富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,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。
将模块化设计运用到景观中,从不同景观实体内抽取元素进行重组,预制生产并重组独立的景观模块单元,通过节省景观模块的设计时间和生产时间,满足快速拼装的要求,以多样化的模块组合式景观方案来满足多样化的景观需求。
将售卖海产、高产优质养殖、特色滨海文化、可持续生态景观相结合,通过四大模块细化各项功能以满足多种需求;
餐饮:可选择“自助厨房”和朋友一起下厨,或选择“加个餐厅”交由厨师将食材烹饪。
基于场地特性,主入口位于西北近马路一侧,临海而生。以养殖综合楼为中心点,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空间的围合。放眼望去,高低错落的屋顶蕴含着闽南传统村落的特色。这正是从周边围头村传统建筑内提取其独特之处,赋予在新的鱼市中,给予古厝另类的“再生”。
自西向东,人们很快就能进入养殖综合体看到的鲍鱼养殖现状,亦可提着选好的鲍鱼跨过廊道来到餐厅。享受完新鲜美食的人们沿着场地东边的滨海栈道休闲地交谈,伴着波光粼粼的海面、听着沙滩上孩子们嬉戏的笑声。到了栈道尽头是露天电影场,看完电影还能在集市中买点特色纪念品再回家。
鱼市的中心是鲍鱼养殖综合体。综合体一层可供人们近距离观看围头远近闻名的“黄金鲍”养殖现场;二层展示着围头特色手工制品;三层的直播间可以直接看到下方的养殖池,将养殖场展现给屏幕另一端的客人;四层是生态走廊,植物在这里沐浴着阳光,向人们摇曳着生机勃勃的姿态。
综合体的旁边是餐饮区。在这里人们既能选择将海产交给厨师烹饪,也能选择自助厨房享受下厨的乐趣。
露天放映场为人们提供了夜间娱乐的好去处,这里在白天是村内开会的阶梯场;展示空间是孩子们了解更多围头文化的有趣场所,平时也会定期举办海洋生态知识讲座、海边捡垃圾等活动,有助于对当地儿童进行保护珍稀物种和维护ECO平衡的环境启蒙教育;停车场旁的集市里,人们能在夜间淘到不少有趣的东西,或在白天享受和煦的微风与咖啡、茶点;人们也可在马路旁、综合体旁的商铺买到新鲜的海产带回家。
除了寓教于乐的几座建筑,滨海栈道是另一个必经之地。防护林的疏影斜映在栈道上,形成曼妙的图案。金沙湾的落日余晖给鱼市添上了瑰丽的色彩,海鸥的鸣叫是欢迎游客的问候。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,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。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00号(北楼)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 Email: